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由之路,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各地區人民的一致追求和共同愿景。歷史地看,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奮斗的夢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堅定不移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是世界大變局的鮮明標志。‘全球南方’國家共同邁向現代化是世界歷史上一件大事,也是人類文明進程中史無前例的壯舉。”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各地區不可剝奪的權利、不可泯滅的夢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精彩演繹人類社會發展的宏大敘事,全球南方必將在共情共鳴、同行并進中譜寫出更加多姿多彩的現代化嶄新篇章。
貧困與反貧困的張力及其消解
貧困是人類社會的痼疾,反貧困始終是古今中外治國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近代以來,由于封建統治腐朽和西方列強入侵,貧困的夢魘更為嚴重地困擾著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真誠的誓言。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鍛鑄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創造了世界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中國貢獻。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偉大和光榮在于,在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和輝煌。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中國共產黨是有真本事的黨。
邁向現代化的中國,不僅致力于通過發展讓全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也致力于通過共同發展讓各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習近平總書記以負責任大國領袖的胸襟宣示:“中國始終是‘全球南方’的一員,是發展中國家可靠的長期合作伙伴,也是支持全球發展事業的行動派和實干家。中國不追求一枝獨秀,更希望百花齊放,同廣大發展中國家攜手實現現代化。”當今世界,貧困問題及其衍生出來的饑餓、疾病等難題依然嚴重阻礙著全球可持續發展。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是一些仍然被貧困困擾的南方國家,都可以研究中國脫貧之路、從中得到啟迪,并立足本國國情找到消除貧困的方法,從而不斷糾正和消弭現代化進程中因西方列強入侵而遭受的歷史不公和深重災難。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現代化詮釋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在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人類經過了漫長的進化史,成為自然界中唯一能夠創造文明的智慧生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18世紀出現了蒸汽機等重大發明,成就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人類社會現代化歷程。”在現代化進程中,西方國家大都經歷了對自然資源肆意掠奪和生態環境惡性破壞的階段,在憑借科技力量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往往造成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嚴重問題,不得不吞下被自然反噬的惡果。一般而言,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南方人均資源稟賦相對嚴重不足,在加快發展中都面臨更多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這就注定了不能走西方現代化的老路,只能走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途。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底色。”《建議》強調,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新時代以來,中國始終致力于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打造“綠色增長引擎”,縮小能源可及性差距,讓能源短缺不再是發展的瓶頸,讓全球南方綠色低碳發展的夢想逐步成為現實。推動全球南方綠色低碳轉型,中國既是重要參與者,也是重要推動者。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現代化,才是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
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對接
現代化,是從傳統到現代轉型的世界性社會歷史運動,即從傳統經濟到現代經濟、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從傳統政治到現代政治、從傳統文化到現代文化、從傳統人到現代人的轉型過程。進一步說,現代化是各個國家各個地區達到和保持、追趕和超越人類發展的世界前沿水平的過程。而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現代化道路,則是由其歷史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條件、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國情不同,現代化途徑也會不同。實踐證明,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即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歸根到底,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既基于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當今世界不同國家、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同樣植根于豐富多樣、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為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蘊、賦予了鮮明特質,并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共同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就是說,別國的現代化之路不能照抄照搬,但必須學習借鑒。在現代化進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南方,理應倡導并踐行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共同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結出更豐碩果實。
百年變局中的全球南方現代化之路
“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人類社會發展進程曲折起伏,各國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程充滿艱辛。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國際經濟貿易秩序受到沖擊,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發展鴻溝不斷拉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地緣沖突易發多發,冷戰思維陰魂不散,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上升,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作為現代化的后來者,全球南方必須在探索和思考中不斷前進,并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重點方向、重點領域有所進展、有所突破。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全面論與重點論的有機統一,中國式現代化是對西方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超越,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全球南方現代化建設樹立了典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現代化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更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我們完全可以斷言,沒有全球南方的現代化,就沒有真正的世界現代化。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全球南方攜手同行,一定能夠共逐共圓現代化之夢。
(中國社會科學報特約評論員 林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