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全局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這既是黨和國家賦予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光榮使命,也是檢驗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的重要標準。作為黨的理論創新和宣傳的重要陣地、學術交流和傳播的重要平臺,學術期刊在引領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推動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方面責任重大。
學術期刊要自覺肩負引領中國學術發展的使命,將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首要任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旗幟和靈魂。這一重要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深刻總結和充分運用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根據時代和實踐發展變化,以嶄新的思想內容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形成了系統科學的理論體系。學術期刊作為黨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宣傳的重要陣地,要引領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大力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學術期刊應以我國偉大實踐為參照系,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總結中國經驗,提煉中國理論。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學術期刊必須深刻把握這一偉大實踐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引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從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推進獨創性原創性研究、學術化學理化研究、集成化體系化研究。這既是學術期刊對時代呼喚的積極回應,也是理論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
學術期刊要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實現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聯系中華民族的紐帶,蘊藏著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凝結著中華兒女團結奮斗的智慧成果,是中華民族“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是推動理論創新的重要資源。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科學命題深刻揭示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內在邏輯,既堅守了馬克思主義的魂脈,又賡續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學術期刊要引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汲取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中富有特色的哲學思想、知識智慧、人文精神,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延續歷史文脈、彰顯時代價值。
學術期刊應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在破除西方理論迷思中加快推進中國學術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自主性與開放性、原創性與普遍性統一的理論。學術期刊要引領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站在歷史和時代的制高點上,充分吸收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中外學術思潮的激蕩中,清晰響亮地發出中國學術正聲。學術期刊應胸懷天下,堅持開放包容,推動學術研究從中國和世界的聯系互動中探討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構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為破解人類難題、世界議題、全球課題貢獻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智慧。
學術期刊要打破學科壁壘、推動研究方法創新,引領中國學術發展。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多樣,單一學科已難以解決。學術期刊應打破學科界限,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融合,為解決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學術期刊要深刻把握當代科技革命引發的社會變革,推動面向人工智能時代的學術研究方法創新和學術組織形式創新,特別是要探索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手段,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供新的學術生長點和創新突破口。
“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學術期刊要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主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把引領學術方向、刊發前沿成果、傳播中國聲音作為核心使命,為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貢獻。